将内疚转化为决心 (暂定)(第0遍导入时翻译完成,1th翻ing)
原文:Transmute guilt into resolve
2015 年 11 月 1 日
我有个朋友曾向我倾诉,说他真心在乎身边亲近的朋友,也对「人类」这个抽象概念怀有热忱,但就是对大多数普通人提不起关怀之心。在他看来,这些人要么太过肤浅,要么浑身带刺,要么满怀恶意,实在不值得他付出努力。
他曾经当过六年级老师,于是我追问他:「那如果在他们 11 岁时呢?那时的他们值得你付出努力吗?」
「值得,」他斩钉截铁地回答。「或者说,大多数人在 11 岁时仍可挽救,不过有些需要更早介入——如果你想让他们免于陷入思想空洞、习得性无助和好奇心丧失的话。」
「这么说,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,正在糟蹋它的年轻人,把那些富有生命力、充满潜力的孩子变成一具具空洞的躯壳。对于这个过程,以及深陷其中的那些人,你有什么感受?」
他想了想说:「一方面觉得愤怒,一方面又感到无能为力,偶尔还会不自觉地想怪罪受害者——当然我知道这样不对。」
后面这两种情绪很有意思:如果你不关心那些受伤害的人,为何要说服自己「你对此无能为力」?如果他们一旦迷失和堕落,你就不再关心,为何要说服自己「那是他们的错」?
在我看来,这些反应很可能是防御机制——我的朋友在无意识中筑起的保护墙,因为看着那些刻薄的、肤浅的成年人,想到他们其实是迷失的、被错待的 11 岁孩童,实在太痛苦了。
多数情况下,如果某种体验令你痛苦——不论是外界发生的事情、自身在做的行为,还是某种感受——我都会建议你主动脱离这种体验。但存在一个例外。
设想你在街上路过一个乞丐。他脏乱又潦倒,被生活践踏得脊梁弯曲;饱经风霜后,他的眼神苍老,尽管年纪并不比你大多少。在你经过时,他向你伸出手讨要零钱。
这会在人们心中引发某种痛苦,这种痛苦足以让多数人发展出某种应对机制:有人会装作没看到或没听到;有人会礼貌道歉,或编个「身上没带钱」的借口;还有人会把手伸进口袋,慢吞吞地掏出些零钱,算是尽了自己的道德义务。
还有一些人会用愤世嫉俗来武装自己——街边乞丐的身影,让他们想起那些讨厌的外群体,那些在地方选举中给「错误政党」投票的人。另一些人则会陷入一阵汹涌的愧疚感,这种情绪反而能屏蔽(short out)痛苦,或许是因为自我谴责总比直面某种更深切的痛苦来得轻松。
而我的建议是,从这周开始,去注意这种冲动:觉察那些想要回避、忽略、找借口,想要说服自己「你无能为力」,或下意识归咎于敌对外群体的冲动反应。
去抵抗这种冲动,承认痛苦/并承认那种掩埋其下的更深切的痛苦。与痛苦共处/与这种痛苦共处。不要逃避与它的会面/不要用借口让自己逃避/不要允许自己逃避,不要告诉自己/不要试图说服自己「你什么都做不了」或「你的注意力用在别处能帮到更多人」/不要用「你什么都做不了」或「你的注意力用在别处能帮到更多人」自我安慰——这可能是事实/也许事实确然如此,但在这里它/此时这么做只是另一种应对机制,同样用来短路式地阻断痛苦/屏蔽痛苦。(这里要不要强调应对机制的防御属性?)
相反/?,我建议你与痛苦共处,并将其转化为决心。(这句话没有衔接)
对许多人来说,忽视乞丐时,产生愧疚是正确的反应。如果你没有做任何事让世界变得比你发现它时更美好,如果你没有做任何事去帮助你的人类同胞,如果当人类的宏大故事在你周围上演时,你没有做任何事去参与塑造它,而你又想要提供帮助——那么愧疚就是一种健康的提醒,它告知你:你背叛了你的一部分自我?。
这就是为什么数月前我的「超越内疚」系列要从解决倦怠型内疚:无所事事引起的愧疚感开始。有时候,愧疚是一种提醒,告诉你自己没有做你认为正确的事,而这些提醒可能是有价值的。
但我认识的大多数受负罪感驱动(guilt-motivated)的人并不符合这种模式。他们中许多人毕生致力于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,他们通过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健康所行的善举、所能创造的价值,远远多于担心街上的一个乞丐,或一千个他们无力拯救的挨饿家庭的行为带来的改善。他们责备自己休息太多,责备自己做不到[心理上不可能]psychologically impossible的事,责备自己不如周围人聪明、高效、富有或善良。(有一些人会说服自己什么都做不了,有些人会苛责自己做的太少,作者建议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可持续的平衡点)
我说:是的,乞丐在受苦。是的,一千个家庭在挨饿。世界正在受伤。
是的,还有其他人比你做得更多,比你提供了更多的帮助。有些人更聪明,有些人更有效率,有些人出生时更富有,有些人更善良,有些人心理更强大,有些人意志更坚定。
但这些都不是愧疚的理由。负罪感是为我们而存在,不是我们为负罪感而存在?。只有在能帮助你挣脱错误道路时,愧疚才有用。如果你已走在想走的道路上,如果你正在努力变得更善良、更慷慨、心理上更强大、更富有或更聪明,如果你已经在你当前的限制下尽可能地快速前进——那么世界仍在苦难中,而你尚未足够强大到能解决问题/修复它/挽救它的这些事实,就不应成为愧疚的理由。
相反,这应该成为愤怒的理由——对这个无人邪恶却处处破碎的世界愤怒。这应该成为坚定决心(resolve)的理由——推动你尽可能地努力前进,但要保持健康且可持续的状态?,而不是过度劳累。(你应当因此而愤怒……你应当因此而坚定决心……)
但这不应成为愧疚的理由,只要你在尽己所能地去行动,同时也要?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仍然只是凡人。(但只要你正在……那么你就没有理由因此而愧疚)
每天,我们都有几十次的机会,去将愧疚、窘迫或「与我无关」?的情绪转化为决心。
注意那个被生活磨去棱角的中年妇女,她不得不在星巴克工作中牺牲部分灵魂来换取生存权。看见那个在街对面咆哮的疯子,而其他人都条件反射般试图忽视他。看见那个病态肥胖者躲避旁观者目光,在充满廉价有毒食品的文明里与自我厌恶搏斗。(在一个使最便宜的食物充斥损害身体的有毒物质的文明里)
有些人选择忽略这些世界的痛苦。有些人试图视而不见。还有些人通过嘲笑那些被认为是「可怜虫」的人来拉开距离。
我建议你看见他们,并记住。记住,或许终有一天,人类会移动星辰/移民外星?,以确保没有心灵遭受像当今第一世界国家的乞丐那样深重的苦难。记住,在那些让你判定同胞无可救药的心理老茧/思维惯性/顽固信念之下,你不帮助他们的真正原因不是他们不值得帮助,而是有太多其他事需要优先处理。
所以,请留意你内心的愧疚感。留意你想要逃避的冲动。留意你想要与那些你不愿承认的人保持距离的冲动。留意你想要说服自己「这不是你的错」「没有什么办法能改变现状」「你无法帮助他们,因为帮助国外同样遭遇困境的人会更划算」的这种冲动。?
然后停止追随这些冲动。看清这个黑暗的世界。承认痛苦,并提醒自己:我们生活在一个值得改变的世界里。
提醒自己,你是人类宏大故事的一部分,当我们的子孙的子孙/孩子的孩子的孩子/在遥远的将来的我们的后代 听说/听到?曾经的我们在对抗更大邪恶的斗争中不得不经历的那些苦难时,他们会为我们而落泪。
我们不得不放弃帮助的那些人的数量,可能是一个持续带来痛苦的源头。但别让它成为持续带来负罪感的源头。相反,让它成为一个记号/讯息?,提醒我们宇宙浩瀚而无情,而我们的使命尚未完成。